低风险地区返回人员管控措施

一、目的

为加强低风险地区返回人员的管控,保障公众健康和公共安全,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疫情防控要求,制定本措施。

二、管控措施

1. 人员登记与健康监测

对从低风险地区返回的人员,应进行登记并建立健康档案,对其健康状况进行监测。监测内容包括体温、呼吸道症状、消化道症状等。若出现异常症状,应及时上报并按照相关规定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。

2. 自我隔离与居家观察

低风险地区返回人员应自觉进行自我隔离,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。隔离期限为返回后的14天,期间应做好个人防护和卫生,并配合社区或单位进行必要的健康监测。若出现发热、咳嗽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并按照医嘱进行治疗。

3. 外出限制与活动要求

低风险地区返回人员在自我隔离期间,应减少外出活动,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。确需外出的,应佩戴口罩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。在公共场所应保持社交距离,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。

4.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注意事项

低风险地区返回人员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,应佩戴口罩并保持社交距离。在乘坐出租车、网约车等交通工具时,应先确认车辆是否已消毒,并尽量选择无乘客的车辆。

5. 场所消毒与防护措施

低风险地区返回人员所经过的场所,如居住地、工作单位、公共交通工具等,应进行消毒处理。同时,相关场所应加强通风换气,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。

6. 宣传教育与心理疏导

加强宣传教育,提高公众对疫情防控的认识和意识。对低风险地区返回人员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,如焦虑、恐惧等,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。